close

南京,城祭!(組圖)

昨天,南京漢中門外遇難同胞叢葬處,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憑吊。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俊 攝 昨天上午10點,南京街頭執勤的交警佇立默哀,所有車輛停駛鳴響喇叭。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俊 攝

12月13日,古城南京。陰沉蕭索的冬日街頭,老老少少的普通市民或著黑衣肅立、或在胸前佩起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再次以國傢之名,祭奠78年前在這座城市死難的大屠殺同胞。

上午10時,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靜電排油煙機傢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隆重舉行。

10時01分,淒厲的警報再次作為整個國傢的背景音劃破長空。這一刻,車船止行、行人駐足,公共場所的人們放下手頭油煙靜電機工作佇立默哀。

從各地趕來,聚集在各個南京大屠殺遇難靜電除煙機同胞叢葬地的群眾,也紛紛自發組織悼念,寄托哀思。

在南京下關中山碼頭附近,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的普通民眾達萬人以上。13日一早,78歲的馮普慶老人手持白菊,與300多名自發前來的市民一起,在遇難同胞紀念碑前舉行公祭活動。警報聲響起,老人的眼中再次泛起淚花。她告訴記者,自己的舅舅和很多親人都死於侵華日軍的折磨、暴行。“今天的祭奠不光是公祭,對我來說,也算是一次‘傢祭’。和平來之不易,活著的人更要感恩珍惜。”馮普慶說。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北極閣叢葬地,前來緬懷祭奠的群眾來瞭一撥又一撥。65歲的南京市民雲開慶,連同150多位從江蘇各地趕來的離退休老人,趕來向大屠殺遇難者獻花。雲開慶說,這些來參加公祭的老人,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他們中有不少從去年開始就自願擔任志願者,組織周邊社區的老人參與國傢公祭活動。

“南京這座城市,對記住我們整個民族的苦難意義重大。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是國傢公祭的意義所在,也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共同願望。”雲開慶說。

30歲出頭的南京市民焦雲龍,外公是一名抗戰老兵,參加國傢公祭對他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盡管78年過去,但每當警報聲拉響,焦雲龍依然感到無比沉重。“參加公祭活動,我不僅僅代表自己緬懷逝者,更是向千千萬萬像外公一樣為和平浴血奮戰的英雄致敬。無論何時,歷史和先烈都不能忘記。”焦雲龍說。




紀念苦難並非為瞭仇恨,傳承歷史是為瞭更好地走向未來。在南京市各個中小學校,師生們早已行動起來,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國傢公祭活動。16歲的南京市第九中學高二班長何萌夕告訴記者,自12月以來,學校已經連續組織瞭多次主題班會活動,讓同學們更加全方位地瞭解南京大屠殺歷史。13日一天,學生們會趕到南京市各個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參加紀念活動。儀式完成後,她計劃與班上20多個同學一起去看望一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聽前輩講述以前的故事。

據統計,首個國傢公祭日設立以來,已經有1000多萬人次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參觀人數的跳躍式增長,是國傢公祭日效應的明顯體現。這表明,公祭日的設立深得民心,高規格的公祭儀式產生瞭極強的正能量,促民眾回溯歷史、不忘屈辱。

新華社電



本文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83370DF382D04F09
arrow
arrow

    ikw084em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